

建立一个良好的隔离驯化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对后备种猪引进后降低对本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每个猪群,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是病毒和细菌的携带体,在应激情况下,这些病原都可能致病。后备母猪混养是将引入的后备猪暴露在现有猪群的病原体和微生物中,并给充足的时间让其获得和建立免疫力的过程,合理的混养需要进行密切的临床跟踪。混养经常以自然暴露和免疫接种两者结合起来的形式出现。
目的
1、让引进的后备猪适应现有猪群中的病原体和微生物,同时防止猪场引入新的病原。
2、让引进的后备猪适应现有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
3、降低引进后备猪和原有猪群猪只的死亡风险。
转入混养舍操作流程
1、混养舍准备。
2、将引进后备猪从隔离舍转入混养舍。
3、转入的后备猪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群体同圈饲养。
4、大栏饲养,饲养密度1.5-1.9平米每头。
5、保证充足的饮水和新鲜的饲料。
6、将本厂计划内健康淘汰母猪放在邻近的栏内,允许鼻对鼻的接触。淘汰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比例为1:5-10。
7、混养时间持续4周左右。
通过与本场淘汰的健康母猪接触,粪便以及疫苗免疫,提前接触本场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后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排毒期后,后备母猪对本场特定微生物有了一定抵抗力,不会感染发病。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引种后备种猪的风险应该降低到最小化,引种的猪场最好来自相同的种猪场,并且健康程度要高于或等同于自身猪场,对运输车辆实施严格的消毒和检疫措施。
(资料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