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价在去年10月份开始就有持续下跌的情况,分析整个供需原因可以知道主要是因为去年年初到年中之间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的现象过于集中,另外今年春节旺季不旺,节后又进入了消费淡季,猪肉市场就进入了一段较长的下行趋势。
随着新冠疫情全面放开之后,国内的餐饮、旅游和社会学校等团体需求不断的攀升,预计后期的猪价会有一定的回暖趋势,加之冻猪肉的收储政策支持,继续深跌的概率不大,但仍需持续关注压栏和二次育肥等因素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
生猪市场期价和现价情况分析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检测显示,生猪的现货价格从2022年的11月开始至今,周数据上已经连续下跌16周,2023年2月的数据显示,在第三周的时候猪价跌至了每公斤26.7元,环比下跌了1.5%,累计跌幅超过了35%。今年二月份开始生猪的价格下跌趋势有所缓和,从数据与看,2月的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三周的下跌幅度呈现3.5%、2.8%和1.5%的收窄趋势。
猪肉的批发价方面,从2022年11月开始持续了11周的下跌之后,在春节期间有所回涨但在进入2月份之后又开始下跌,价格跌至每公斤22.2元左右,环比下跌了3.6%。近期生猪和猪肉的价格持续下跌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第一,去年11月份以来生猪和猪肉的市场供应都有所增加,2022年10月份开始养殖户不断有抗价和压栏惜售,8月份至10月份的情况也一样,前期二次育肥的大猪集中出栏,生猪市场上的供应就开始膨胀,猪肉供应也一样持续的增加。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生猪定点屠宰量在2022年11月和12月分别为2269万头和3090万头,环比分别增加8.2%和36.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四季度生猪出栏共17965万头,同比增加0.2%,猪肉产量1436万吨,同比增加4.1%;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加0.7%。
开年后,猪价得到支撑的因素分析
从历史规律出发,猪周期都有一定的下行区间,而且时间都在春节之后,主要原因在于春节之前猪肉的备货氛围较为积极,市场上备货情绪高涨,同时猪肉比较好储存,腌制腊肉等传统工艺集中在这段时间进行,节后市场的猪肉消费短期内就进入了较为清淡的时候。新冠疫情全面放开,整个疫情形式逐渐趋稳后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快速恢复,后续的消费需求会得到较为乐观的释放,国家同时发布了冻猪收储的刺激消息,对整个市场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猪价后续有一定的回暖预期。
从生产上看的话,上半年猪肉供应基本与去年持平。从生猪存栏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综合考虑冻猪肉收储、养殖场(户)扛价压栏、猪肉进口等因素判断,上半年猪肉供给相对稳定。
消费上看,进入三月份猪肉消费需求的回暖将会对猪价形成有效的支撑,去年12月疫情的放开,接着进入了春节,2月份将前期的备货猪肉消费完,加上3月份的开学季,以及各类社会团体消费的全面启动,预计这个月开始至下个月,天气方面气温也会不断的回暖,综合影响猪价将会进入有效的上升通道,猪价将会大概率在3月份迎来拐点
。
后续影响猪价的关注点分析
综述
(资料来源互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