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价反弹依赖于供需关系
猪肉收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猪价过快下跌。在消费淡季且供给比较充裕的状态下,逐渐出现持续的非理性地下跌的时候,收储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如果在整体供需关系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的前提下,收储更大的作用是防止过度下跌,对于促进猪价反弹的效果,其实本质上依赖于供需关系。
在近期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曾在5月5日发布公告称,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但至今仍未有明确消息公布。
生猪价格难有起色,究竟何时能够启动收储工作?
朱增勇表示,2023年2月份实施了今年以来第一次收储工作,收储量为2万吨,接下来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能否启动依赖于猪价走势。事实上,按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发布时暂不启动临时储备收储;二级预警发布时视情启动;一级预警发布时,启动临时储备收储。而目前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尚处于二级预警区间,未达到必须启动的条件。
他指出,在猪肉供需已经逐渐进入拐点阶段启动,有利于让猪价提前实现反弹,并进入季节性回升的通道,更有利于发挥对市场的影响。
朱增勇解释道,政策的收储量与市场上的供给量相比是偏小的,不会改变整体的供需结构,但是启动猪肉收储政策的可以形成对市场信号的放大作用,合理引导市场情绪和市场信心。一方面避免恐慌性抛售或者恐慌性出栏的情绪继续;另一方面,带动大家对后市的信心,引导供需形势逐渐地好转。
因此,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同有关部门研究适时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后,短期内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猪价反弹仍需供需形势的好转。
但随着天气转热,肉类消费将进入淡季,猪价是否会持续低位震荡?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当前正值猪肉消费淡季,由于前期一些养殖场户压栏惜售,猪肉产量还在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些养殖场户出现阶段性亏损。综合判断,生猪养殖有望在二季度末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养殖亏损程度整体将轻于上年同期,价格起落有望趋于平缓。
对于短期内的猪价走势,朱增勇认为5月份的猪价还是一个震荡式的逐渐回升的走势,但是回升速度将比较缓慢。
“今年猪价不会出现上年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下半年的猪价回升将是季节性回升。”朱增勇表示,从供给基本面来讲,今年下半年的供给是没有缺口的,且供给比较充裕。当消费在下半年逐渐开始回暖的情况下,供给也将随着季节性呈现增加趋势。
(资料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